盐城世界生物圈保护区顺利完成第三个十年现场评估工作

2024年12月10日至12月13日,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张亚平院士,率评估工作组对盐城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开展了第三个十年现场评估工作。

评估工作组实地考察了亭湖管理站和北方湿地生态地质野外科学观测站,了解保护区湿地管护和生态监测基础设施建设;考察了丹顶鹤繁殖基地、朱鹮野化基地、鸻鹬类繁殖基地,了解保护区在重点物种保护和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及成效;考察了东台条子泥720高地、巴斗村小微湿地、中国黄海湿地博物馆,全面了解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发展的情况。现场考察期间,评估工作组在潮间带艺术村村民议事室召开社区座谈会,与当地居民代表交流座谈,深入了解社区共建共管的进展。12月13日上午,王丁秘书长主持召开评估大会。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主席张亚平院士,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席许智宏院士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夏心旻出席评估会议并讲话。会上,盐城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高尚德,江苏省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国臣作表态发言,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党组书记、主任陈志洲汇报工作。

图片

张亚平强调,盐城保护区是江苏省境内唯一一个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作为全球范围内至关重要的海岸型湿地和候鸟栖息地,拥有“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和“世界自然遗产”两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金字招牌”。我们在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要积极探索滨海湿地和候鸟栖息地保护的新理念和新技术;要有效提升“两山”转化的实施成效;要继续发挥科研监测的工作优势;要在国内国际有效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及其实践成果;要加强管理体制与机制的优化和创新;要积极拓宽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渠道,力争将保护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重要影响力的自然保护地。

图片

许智宏指出,从职工身上看到了徐秀娟烈士的忠诚坚守、奋斗团结的精神品质,以及对这片湿地深沉的爱。在发展的历程中,保护区人对保护与发展关系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关系,转变为如何更好的保护促进更好的发展。国家、省、市等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盐城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完善了管理体系、加强了基础设施改善,开展了多项生态恢复工程。在保护管理方面,形成了“一中心四体系”的新管护模式;在科研支撑方面,过去十年里保护区开展了两次综合科学考察;在社区发展方面,自然研学、观鸟、生态旅游等产业蓬勃发展。

图片

王丁代表专家组总结,希望保护区通过长期科学监测与研究,彻底治理外来物种,逐步恢复本土物种,增加核心区生物多样性;希望省、市政府帮助保护区科学推动部分侵蚀加剧的海岸带修复,缓解对国土安全造成的影响,恢复丹顶鹤等重要物种的栖息生境;希望地方政府在保护区人员管理方面,给予政策和编制的支持;同时进一步加强重点物种的保护;进一步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机制;进一步完善社区共建共管协议;进一步推动传统文化融合;在全球变化的背景下,要对湿地未来可能遇到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挑战,做出科学的预判并建立监测和防御体系。

图片

夏心旻表示,江苏地处“一带一路”交汇点、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两大国家战略叠加区域,拥有坚实的产业基础、丰富的科教资源、巨大的市场规模,江苏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扛牢“经济大省挑大梁”的政治责任,奋力推动江苏现代化建设的坚实步伐。我们要以此次评估为契机,这是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论述的具体举措,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评估专家组的工作要求和此次评估的精神上来,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质量提升盐城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管理水平,贡献江苏智慧和力量。

图片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相关领导和代表,中国科学院相关院所、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的评估专家,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秘书处、贵州梵净山国家级保护区管理局、江西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兴安盟乌兰河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江苏省、盐城市、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等有关单位领导和代表参加了此次评估。

2024年12月10日至12月13日,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张亚平院士,率评估工作组对盐城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开展了第三个十年现场评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