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
杭州是浙江省省会和经济、文化、科教中心,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州湾西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延伸交点和“网上丝绸之路”战略枢纽城市。市域界于北纬29°11’-30°34’和东经118°20’-120°37’之间。杭州山水相依、湖城合璧,江、河、湖、海、溪五水共导,风景如画堪称“人间天堂”。
详 情
杭州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春秋较短,冬夏较长。2023年,市区平均气温18.8℃,比上年高0.3℃;总降水量1167.2毫米,比上年减少335.4毫米;总日照时数2095.1小时,比上年增加152小时。全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1.4℃,比上年低2.3℃,出现在7月12日的余杭区;最低气温为-7.7℃,比上年低2.7℃,出现在12月22日的临安区。
详 情
历史沿革
杭州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中国著名的七大古都之一,以“东南名郡”著称于世。跨湖桥遗址的发掘显示,早在8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距今5000多年前的良渚文化被称为“中华文明的曙光”。自秦时(公元前222年)设县治以来,已有2200多年历史。隋开皇九年(589年)废钱唐郡,置杭州,杭州之名首次在历史上出现。五代吴越国(907-978年)和南宋王朝(1138-1279年)两代建都杭州。被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赞叹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天城”。民国元年(1912年),原钱塘、仁和县并置杭县。民国16年(1927年),划杭县城区等地设杭州市,杭州置市始此。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从此揭开了杭州发展的历史新篇章。
详 情
杭州国际博览中心

主体建筑由地上5层和地下2层组成,是集会议、展览、餐饮、旅游、酒店、商业、写字楼等多元化业态为一体的综合体。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共分为五大功能区:会展中心(包含展览、会议及城市客厅)、上盖物业(A、B、C三栋塔楼)、地下商业(地下一层)、地下车库及机房、屋顶花园(会展中心顶部)。另有辅助功能设施:平台体系,屋顶造型及绿坡。

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已举办多场国际盛会,特别是2016年在杭州举行的G20峰会,这个设计中所包含的科技、传统文化元素、绿色建筑技术以及完善的多种功能体系,得到了实际验证以及各方人士的充分认可。

详 情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总面积约10.38平方公里,千百年来在人类渔耕经济的作用下逐渐演变为以鱼塘为主,并由部分河港湖漾及狭窄的塘基和面积较大的河渚相间组成的次生湿地,历经汉晋始发、唐宋发展、明清全盛、民国衰落、当代复兴等5个阶段。20世纪末,由于人为过度干预和缺乏严格保护,西溪湿地面积萎缩,水质恶化、鱼塘被填被毁、竹园柿园衰败等现象日益突出。2003年,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倡导和支持下,杭州市启动了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20年来,西溪湿地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做好“保护、管理、经营、研究”四篇文章,建成中国第一个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全力打造世界湿地保护与利用的典范。

详 情
天目山-清凉峰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1956 年建立,1986 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一批、全省第一个,面积 4284 公顷。现保存有亚热带最为原始、最为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森林覆盖率 97.56%。内有银杏、柳杉、金钱松等众多古树名木,已知野生脊椎动物 409 种、野生植物 2646 种,被誉为“大树王国”“物种基因宝库”。同时,也是儒、释、道名山,有丰富的人文底蕴。

详 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