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这座小岛为何要给水獭开“食堂”?对话90后“守獭人”
2025年9月22日-9月26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杭州举行。在大会的平行论坛上,“90后”杭州姑娘沈秋将带着她的研究报告向世界讲述“一座浙江海岛与一群精灵共生”的故事。
-
“鸳鸯爸爸”诠释“大城小爱”
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正在杭州举办,全球目光汇聚于此。值此盛会之际,“鸳鸯爸爸”陆建利9年如一日守护西湖鸳鸯的故事再次被媒体聚焦。
-
塑造人与自然可持续的未来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既要坚持法治为先,又要坚持德治为本,还要坚持智治为要,构建天地空一体化的数智化保护体系,从“被动保护”迈向“预测性、前瞻性”的生态系统管理。
-
记者随外国友人和生态民警在莫干山守护自然——跨国护林人 策马巡青山
天目山余脉在德清境内蜿蜒,造就了绝美的莫干山。竹林、云海、山泉,这片总面积4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森林覆盖率达93.5%,层层叠叠的竹林孕育了丰富的生物资源,这些年更是发现了黑麂、白颈长尾雉等1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
63岁的黄天明代表中国农民站上大会舞台 讲述800多年人与古树互相滋养的故事
9月22日上午,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会稽山古香榧群第62代守护人黄天明换上了一件崭新的白色衬衫,梳好头发,从稽东镇占岙村出发,坐上了前往杭州的高铁。他有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要做——到杭州参加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的一场圆桌交流会,主题为“古树名木保护传承”。
-
蓝眼睛里的绿色浙江
阳离子,一个生活在杭州余杭百丈镇农村的美国知名视频博主。她用双脚踏遍浙江的土地,实地践行环境保护;也用镜头记录杭州乡村的美丽生活,展现中国的共富画卷。
-
余杭区长乐林场护林员 叶青
每天巡山要走十几公里的山路,进行巡林、打卡,一年下来我已经穿坏好几双胶鞋了。高温的林间,草木茂密、蚊虫众多,要特别注意做好防中暑、防蚊虫措施。虽然工作辛苦,但想到能够守护好这片绿水青山,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自然财富,我就觉得自己的工作非常有意义。
-
建德市建德林场江南林区护林员 吴正柱
为防范森林火灾,消除火灾隐患,我们增加了高温巡林的次数,扩大了巡林范围。巡林前,各巡林小组的成员会分析该林区森林资源分布和生产作业区,重点排查林区防火道路、消防水池、高压线路等。只要山上不发生火灾,平平安安的,我们也就高兴了。
-
淳安县千岛湖镇进贤村护林员 方国贤
我们平时一天至少要走五六公里,在做好大山的巡逻员同时,还要“兼职”当好文明劝导员。千岛湖是旅游城市,夏天最热的7、8月份,会有不少游客选择到千岛湖避暑度假。在巡林时,我们看到游客有抽烟、野外用火等行为都会及时劝阻,同时还会对消防水桶、水池等消防设施进行检查,切实保障林区平安。
-
临安区天目山保护区护林员 沈建文
茂密的山林看似避暑胜地,其实不然。烈日下的山林深处,无风闷热,行走其间,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蒸笼中,汗流浃背是我们护林员巡山时的常态。尽管条件艰苦,但对于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当地人来说,和这山是有感情的,守好这片山就像守好自己的家一样,看到这绿水青山的美好景象,我们的心中都充满了成就感和自豪感。
-
临平区南山林场护林员 沈回春
酷暑时节,天干物燥,森林防火形势严峻。可能在外人看来,护林员的工作可能就是隔三差五去山林里转上一圈,实则不然。除了要消除火灾隐患,我们还要查看树木有无干旱或者虫害,防止有人在山林里乱采滥伐,若发现有问题,要及时将情况上报,立即处理,把隐患危害程度降到最低。
-
全国最美河湖卫士获得者——竹书鸿:做西湖的守护者
在西湖苏堤附近,有一队“红马甲”每天准时出现,不畏高温,用汗水守护西湖的绿水。“志愿红”成为西湖边一道美丽的风景。其中一人手持自制的打捞兜,与其他志愿者一起清理漂浮在湖面上的杂物,然后用扁担将这些垃圾挑到指定的地点,日复一日。他就是杭州市、区、镇三级民间河长,“竹书鸿工匠志愿服务队”“水韵西湖365”志愿服务项目的创始人竹书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