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凯湖
兴凯湖。张维忠 摄影
2007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所处区域:黑龙江省鸡西市密山市。
地理坐标:北纬45°01′—45°35′,东经131°58′30″—133°07′30″。
海拔:-10—574米。
总面积:222488公顷,其中核心区40051公顷,缓冲区7923公顷,过渡区233808公顷。
主要保护对象:珍稀濒危鸟类和兴凯湖松等野生动植物以及内陆水域湿地及森林生态系统。
主要生态系统类型:镶嵌式湿地生态系统。
物种记录:高等植物约650种,兽类约41种,爬行类约7种,两栖类约7种,鱼类约68种。
主要人类活动:农业,渔业。
特殊标识: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特征类:鹤类的天堂)。
一般性介绍:
兴凯湖是6500万年前火山喷发、地壳陷落而形成的,由大、小两湖组成:大兴凯湖也是中俄界湖,水域面积4380平方公里,北属中国,南属俄罗斯,在我国境内1240平方公里;小兴凯湖面积176平方公里,是我国内陆湖。
兴凯湖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是世界上少有的集湖泊、湿地、森林、草原于一体的保护区。保护区内水域广阔、河流纵横、沼泽密布、森林茂盛,形成了复杂稳定的生态环境。兴凯湖不但具有强大的环境调节功能,而且孕育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兴凯湖松、紫椴等10种国家珍稀濒危植物分布在这里;鱼类中有青稍红鲌,其它地方如湖北天鹅洲也有贝氏餐条等5种兴凯湖特有鱼种。兴凯湖大白鱼与黄河鲤鱼、松江鲈鱼、松花江鲑鱼齐名,被誉为中国四大淡水名鱼。此外,保护区最吸引人的是丰富的鸟类资源。这里有丹顶鹤、东方白鹳、白尾海雕、中华秋沙鸭、白鹤、白头鹤、金雕、虎头海雕、白肩雕、白枕鹤、天鹅、鸳鸯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50种。其中丹顶鹤的栖息繁殖种群达240多只,成为我国第二大野生丹顶鹤繁殖地。每年在此栖息繁殖的雁、鸭、鸥、鹭等水鸟有数十万只;保护区还是东北亚最大的候鸟迁徙通道和重要的迁徙停歇地,候鸟年过往量在200万只以上,松阿察河口曾经有日过往量高达17万只的记录。兴凯湖有鹤类5种,每年迁徙总量达1400多只,是我国第一大野生鹤类迁徙地。春秋两季,大量迁徙鸟类在保护区停歇,以补充食物和饮水。
兴凯湖历史文化悠久,6800年前,满族祖先肃慎人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中华文明史上独具特色的渔猎文明——新开流文化。而后,肃慎人的后裔揖娄、勿吉、女真又在乌苏里江、兴凯湖以及穆棱河畔,用辛勤的汗水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灿烂的历史文化。史书记载,兴凯湖在唐代称为湄沱湖。因湖形如“月琴”,故金代又称“北琴海”。清代改称兴凯湖,“兴凯”是满语,意为“水从高处往低处流”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