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主办城市周边的一个生物圈保护区面积扩大了12倍

天目山保护区。来自《人与生物圈》杂志

在杭州即将迎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倒计时一周年之际,毗邻的天目山-清凉峰生物圈保护区已从43平方公里扩大到547平方公里。

该扩区申请已于7月5日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的批准。

天目山生物圈保护区于1996年由该理事会认定。这次扩区将同属于天目山脉的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纳入其中,因此生物圈保护区的名称也作了相应的更改。

天目山位于浙江省西北部,地处中亚热带北缘,是钱塘江的源头。

目前,天目山-清凉峰生物圈保护区的森林覆盖率约为92%,其重点保护地带的部分区域与邻近省份的其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接壤。这些保护区的主管部门与邻近省、市、县达成了《联防联保协议》,以加强保护工作。

居民积极拥抱绿色经济

大约20年前,天目山-清凉峰生物圈保护区的一些村庄意识到,优质的生态产品能转化为可观的经济价值,于是决定将经济重心从采矿和木质资源利用转向更可持续的生计。

如今,当地大多数居民从事山核桃、竹笋和茶叶等农林产品的生产和加工。居民们居住和工作在天目山-清凉峰生物圈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之外的过渡区(也叫“可持续发展区”)。

2021年,约有570万游客参观了现在的天目山-清凉峰生物圈保护区,这些游客被附近著名的旅游景点——黄山风景区和杭州市所吸引。

虽然当地经济主要依赖旅游业和农业,但电子商务也在不断发展,这使得居民能便捷地销售农林产品。受此鼓励,许多年轻人回乡创业。

目前,天目山-清凉峰生物圈保护区工作领导小组已经成立,它由天目山及清凉峰这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当地镇政府和社区代表组成。该小组牵头制定了《天目山-清凉峰生物圈保护区管理规划(2023-2032年)》。该规划旨在确保区内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稳定,并为生物圈保护区及周边地区建立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杭州市首次立法保护一座山

今年6月,杭州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这是杭州首次为一座山立法,从而为该地区的森林保护提供了行政和司法双重保障。

几十年来,有关部门一直对该地区的森林植被进行精细管理。同时,它们还实施了一套全面的生物多样性监测和保护系统,并结合生态保护活动开展公众教育和社区整体发展规划。

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参会代表将参观天目山-清凉峰生物圈保护区

本届大会参会代表计划明年9月参观天目山-清凉峰生物圈保护区,实地考察它如何应对自然保护和绿色经济发展的挑战。

大会的主要目标是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制定未来十年及以后的战略行动计划,该网络由136个国家的759个生物圈保护区组成。

大会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约每十年举办一次,每次大会都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生物圈保护区的利益相关方,包括科学家、决策者、当地社区代表和自然保护人士。

2024年9月底,负责起草上述战略行动计划的专家组将在杭州召开第二次现场会议,这次会议意味着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正式进入倒计时一周年的阶段。

天目山-清凉峰生物圈保护区从43平方公里扩大到了547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