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世界野生动植物日 共护西湖鸳鸯”,来一场与自然的“双向奔赴”
3月2日,在第十二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即将来临之际,由杭州市林业水利局联合杭州市生态环境局、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少先队杭州市工作委员会主办的“迎世界野生动植物日 共护西湖鸳鸯”活动在西湖风景区集贤亭附近火热开启,现场热闹非凡,过往游客纷纷参与到这场观鸟之旅。
在西湖
与鸳鸯来一场浪漫邂逅
“大家快看!那边游船旁,正向我们游来的,就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鸳鸯……”在鸟类专家的带领下,一场沉浸式观鸟之旅正式开启。从鸳鸯的生活习性到西湖鸟类的多样性,专家深入浅出的生动讲解让在场游客对鸟类世界有了全新的认识。
杭州良好的生态,吸引了不少鸳鸯从候鸟变为留鸟,在西湖配对繁衍。“每年的三月初,鸳鸯们就会进入繁殖季,配好对选爱巢生宝宝。鸳鸯本身是不会筑巢的,一般会选择到树洞里安家,所以西湖边的法国梧桐、柳树就成了鸳鸯们‘安家’的最佳选择。” 鸟类专家介绍。
近年监测显示,西湖越冬鸳鸯数量稳定在300只以上,主要分布在北里湖、湖滨、柳浪闻莺等水域。这是杭州持续开展湿地修复、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体现。
西湖鸳鸯护卫队也分享了他们多年来守护鸳鸯的暖心故事,从日常巡护到紧急救助,在温情的讲述中,游客了解到那些平日里被忽略的自然奥秘,不禁为护卫队竖起了大拇指。
候鸟恋西湖
留鸟背后藏着生态密码
在活动现场的望远镜体验区,游客亲手操作单筒望远镜,近距离观察西湖中的鸳鸯和其他水鸟。
“你看,斑嘴鸭正优雅地梳理着羽毛”“刚刚振翅掠水的是鸬鹚吗”“原来西湖的鸟儿这么有趣呀”……看着这些“小可爱”在水中嬉戏、觅食,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激动地交流着。
游客郑先生从现场领取的《杭州常见水鸟观察指南》上惊喜地发现,除了鸳鸯,西湖有着不少候鸟转变为留鸟的例子。“斑嘴鸭、黑水鸡、白鹭、夜鹭、小䴙䴘等都是留鸟,安全隐蔽的环境、人为干扰小的生态、丰富的食物以及良好的水质,都是候鸟们选择留在西湖的原因。”一旁的鸟类专家介绍道。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共筑美好家园
在现场的鸳鸯明信片盖章处,聚集了不少游客,大家领取精美的明信片,并盖上特制纪念章留作纪念,让野生动物保护理念传递得更远。
近年来,杭州通过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栖息地改良、就地迁地保护等举措,推进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取得了银缕梅原生地回归、浙江安息香种群恢复、华南梅花鹿扩群、阳彩臂金龟野外放归等一批抢救保护成功案例,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进一步提升,天目山和清凉峰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扩区方式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杭州市林业水利局将持续深化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研究、利用工作,不断改善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组织开展护鸟“清网”行动,让更多市民成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见证者、参与者,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打造具有杭州辨识度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城市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