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志愿之力,护绿水青山
“希望你们继续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带动更多人自觉守水护水节水,携手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力量。”
——摘自总书记回信
在第二个全国生态日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湖北十堰丹江口库区的环保志愿者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并向全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者、志愿者致以诚挚问候。
在杭州,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志愿开展节水护水,绘制出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画卷。他们的身影,成为了杭州最亮丽的风景线。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更多人加入到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列中来。这里,我们选取了其中的两位代表,讲述他们在杭州守水护水的故事。
胡福庆将河流写在日记
在胡福庆的巡河历程中,每一天都是独特的记忆。每天清晨,他带着自制的可伸缩垃圾捕网巡视新开河和新塘河,监测水体环境质量。至今,他已经巡河10年,走过7000多公里,写下3200多篇巡河日记,近70万字。
2014年,浙江省大力开展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的“五水共治”工程,胡福庆接过上城区望江街道护河旗帜,开始了自己的巡河工作。不管酷暑寒冬,他都坚持不懈地每天巡河时间2小时,用脚步丈量着约5000米的河岸,镌刻着对这片水域的深情厚谊。
“我做的不是无用功,我发现反映的问题,政府有收集、有重视,有改进,这就是意义所在。”他曾经反映过的排污、河道清理不到位等问题,都得到了及时解决。简单而坚定,如同他脚下的路,虽长且艰,却步步生莲。
在他的笔下,流淌着的是超过3000余篇的护河日记,每一字一句,都是对新开河变迁的细腻描绘,是对美好环境愿景的深情寄托。这些日记,不仅仅是时间的印记,更是胡福庆与河流之间无声的对话,记录着从浑浊到清澈,从荒芜到生机的每一个细微变化。
目前,上城区望江街道已成立一个“星火护河行动”联盟、一支“河小二”青少年巡河志愿服务队,聘请了胡福庆为“星火护河行动”校外辅导员。辖区53.5%的少先队员参与了“巡河护绿”实践活动,累计帮助解决社区问题652个,服务居民4680余人次。“水变清了,河变美了,我们更应该珍惜。”胡福庆说。
竹书鸿西湖最美的美容师
62岁的竹书鸿是一名老党员,被老百姓称为“西湖最美的美容师”。他是每天准时在西湖苏堤附近出现的“红马甲”,手持自制的打捞兜,指挥志愿者们清理浮在湖面上的水草及漂浮物,然后用扁担将打捞上来垃圾挑到指定的地点,用汗水守护西湖的绿水。
2016年,他和几名志同道合的同事成立了“竹书鸿工匠服务志愿队”,并积极发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在他的带领下,护水志愿者们顶酷暑、冒严寒,风雨无阻,坚持不懈。志愿者人数从刚开始的3个人逐步扩大至当前近520人,打捞西湖垃圾520余吨、捡拾烟蒂35万个,塑料瓶1.6万个。
2020年1月,竹书鸿聘任为花港管理处民间河长。他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护水、节水宣传。一个人的力量能有多大?竹书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带动了一群人,而这一群人又用温情守护着杭城最美的西湖。
夏斗酷暑、冬战严寒,一年365天清晨从不间断,目前已连续坚持近1300天。他们用“同享西湖水,共做护水人”的理念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世界遗产西湖的保护,形成了“西湖生态好、保护最重要、大家一起来、文明更精彩”的社会氛围,展现了杭州生态保护志愿者的风采。
绿水青山离不开志愿者们的默默守护,杭州林水志愿服务队以“绿水青山志愿红”品牌为引领,搭建“1+14+N”服务工作体系,吸纳100多个民间植绿护水组织。积极开展水利科普、义务植树、林技种苗服务、美丽河湖和湿地保护、防潮安全、农饮水保障等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7600多次,鸳鸯护卫志愿服务队连续7年坚守西湖。同时,出台湿地保护志愿者制度,引领林水志愿服务进学校、进社区、进千家万户,引导生态文明理念厚植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