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专家共议古树名木保护传承课题

为一棵树建一座岛 香榧古树建“电子档案”

边会现场

韩国教授分享古树抢救经验

圆桌交流环节

古树名木是珍贵的自然遗产,也是具有生命的绿色“活文物”。9月22日下午,一场关于“古树名木保护传承”的边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召开。

会上,“跟着古树游浙江”第一批路线图及《古树名木保护传承倡议书》正式对外发布。多位专家、学者面对面,探讨古树名木保护与传承的前沿理念与实践经验。

为一棵树建一座岛

韩国教授分享古树抢救经验

古树名木保护是一项超越国界的共同事业,邻国的先进经验非常值得借鉴。在学术研讨环节,韩国东国大学名誉教授姜泰昊分享了韩国古树名木的保护与系统性管理方案。

在韩国,百年以上的树被称为古树,这些承载着历史文化底蕴和生态价值的树在韩国有1.5万余株左右,主要为松树、侧柏和银杏。

说起古树中的代表,不得不提到庆尚北道安东市的银杏树。这棵树高50米,胸径14米,是韩国本土自然生长的最大银杏树。

但是30年前,安东市北部规划建设大型水坝,这棵银杏树面临被水淹没的风险。在市民们的强烈呼声下,韩国投入25亿韩元,在水坝最高水位线以上建设人工岛,成功挽救了这棵千年古树。

“去年11月,韩国还举办了银杏树拯救30周年纪念仪式。”姜泰昊称,如今这棵古树已经被列为国家自然遗产,安东市也成为了著名的旅游景点。

一直以来,韩国政府高度重视古树的价值,还将其列为法定保护树,构建统一的管理体系。每一棵古树都有完整的档案,包含古树的标识、位置、名称、树种、树龄等信息。这是科学管理古树的基础。

当然,韩国市民也会自发保护古树。比如,组织园艺爱好者开展村庄保护培训教育项目,市民团体定期进行现场监测活动。这些市民的自发行为为韩国古树保护注入强大的动力,让其成为全民参与的事业。

除此以外,姜泰昊还提到古树正面临着多重困境,生存环境日益恶化,对它们的生长发育造成了严重阻碍,因此韩国对古树保护管理技术开发的需求十分迫切。“目前,韩国正采用氢环境微生物的工艺处理古树树洞。期待未来,中日韩三国能加强古树保护方面的合作,整合资源和智慧,实现优势互补。”姜泰昊表示。

从“三化三答”到科技检测

中外嘉宾共议古树保护实践经验

在随后的圆桌交流环节,来自国内外的五位嘉宾针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各抒己见,呈现了一场多维度的思想盛宴。

杭州现有古树名木约2.9万株,其中城市古树名木就有1242株。拥有如此丰富的古树名木资源,杭州高度重视古树名木的保护传承工作。杭州市园林绿化发展中心正高级工程师吴海霞用“三化三答”阐述了杭州的实践经验。

法规制度的系统化,解决“保护传承什么”的问题。《关于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的决定》《杭州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全省首个《文物保护单位内城市古树名木保护三年行动计划》……从2022年起,杭州出台的这一系列法规制度,明确了杭州“要保护什么”。

保护举措的精准化,解决“怎么保护传承”的问题。在“一树一档”“一树一人”“一树一策”的基础上,通过数字赋能提升保护时效,推出古树自检系统,最终目标是打造古树名木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实现“全程留痕”。

传承主体的多元化,解决“谁来保护传承”的问题。古树名木保护不只是行政部门的责任,还需要其他部门介入,更需要全社会参与。比如去年,杭州联合检察院、法院,为一棵受损的古樟树提起诉讼,开创了“行业管理+司法保护+全民保护”的协同多元共治格局。

绍兴市柯桥区会稽山古香榧群保护第62代守护人黄天明则分享了与香榧这种特殊古树相互滋养的亲身经历。柯桥区是全国古树名木保护传承四个试点区县之一,近三年来,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古树名木保护,为每棵古树建档立案,特别是对千年以上的古树,实行电子管控和气温、湿度等量化监测。“我是位农民,讲不出太多理论,但我一定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守护、传承、保护好这些香榧树。”

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国家公园局园艺与社区部高级主管小林玉子聚焦“科技护树”。在新加坡,要检测古树名木的健康状况和结构完整性,通常会用上先进的技术手段来检测,比如声波检测和阻力钻探等。

除此以外,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授曹基武和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教授黄华毅也分别阐述了古树名木保护方面的经验和观点。

    古树名木是珍贵的自然遗产,也是具有生命的绿色“活文物”。9月22日下午,一场关于“古树名木保护传承”的边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