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芯做雨靴!生物圈大会的第一个“爆款”来了
9月22日,在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展览区,众多嘉宾手中多了一份特别的绿色礼品——一双以玉米芯为原料制成的生物基雨靴。“这是一双用玉米芯材料做的神奇雨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作人员这样介绍。
展区尽头,杭州鲲鹏橡胶公司的展位前摆放着一排由生物基材料制成的雨靴和运动鞋,旁边还陈列着几根玉米,直观展示着产品的原料来源。越南同奈省副省长阮氏黄正在详细询问公司总经理王洲这款雨靴的生产流程。
“之前见过玉米芯做其他材料,但用于橡胶还是第一次。”阮氏黄表示。王洲回应道:“这确实是中国原创的技术,通过玉米芯发酵制成橡胶,再应用于鞋类产品,整个过程非常环保。”
就在一周前,首批环保橡胶雨靴在杭州临安天目山脚下正式下线。王洲手捧雨靴反复端详,难掩激动:“这是国内独一无二的技术,我们把它作为一份代表中国创新的礼物送给世界,必须做到最好。”
这项“中国独有”技术,核心材料为“生物基衣康酸酯橡胶”。该材料以玉米芯等生物质为原料,经发酵及分子结构重组制成橡胶,可广泛应用于轮胎、鞋材、手套等领域。据研发该技术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立群团队测算,每生产1吨衣康酸酯橡胶,可减少碳排放1.4吨。
“二十年前,张立群院士便开始布局生物基材料研究。国内目前较成熟的应用多集中于塑料领域,而将其用于橡胶,我们团队是首创者。”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王朝介绍,从技术研发到产业化尝试,团队历经多次失败,投入科研经费超八千万元,才取得如今的突破。
为何首选制鞋作为产业化落地方向?王朝解释,因该材料成本高于普通橡胶,需要更高附加值的产品承载。“在推进产业化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有远见、有情怀的企业家,愿意与我们共同探索环保材料的市场应用。”与临安橡胶企业家王洲合作后,双方决定率先推出雨靴产品。“雨靴橡胶用量大,环保意义更为显著。”
“两年前,我们与张立群院士团队展开合作,共同推进研发与量产工艺的攻关。”王洲表示,他坚信环保是未来大势,这类雨靴在国际市场具有潜力,“正如本届生物圈保护区大会所倡导的‘在保护中发展’,这款完全基于生物基材料的产品与大会理念高度契合。”经过持续磨合,雨靴终于在大会开幕前一周实现量产。
为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王洲决定将首批3000双雨靴全部作为大会礼品赠送。“我们是一家扎根于天目山脚下的小企业,这里也是生物圈保护区。能借这次机会将家乡天目山和中国的创新技术推介给世界,我们感到非常荣幸。”展会开放不到一天,已送出500双雨靴,来自不丹、泰国、越南等国家的专家和代表纷纷表示合作意向。
“我们相信,本次生物圈保护区大会是一个重要窗口。中国技术有望通过这一平台,为全球环保与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王朝说。